9月9日至12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新技术新理论培训班”在郑州举办。与会的各位专家围绕“小儿脑性瘫痪防治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和新技术”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姜玉武教授,讲述了“中枢神经系统遗传病与脑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唐久来教授,讲述了“引导式教育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和进展,小儿脑瘫的病因和诊疗决策新进展”;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刘振寰教授,讲述了“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音乐疗法在儿童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吴卫红教授,讲述了“儿童孤独症与教育训练,智力低下的评价与康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副主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王家勤教授,讲述了“怎样写医学论文”;郑大三附院王军副院长、放射科赵鑫主任及河南省小儿脑瘫康复中心朱登纳、李湘云、熊华春、袁俊英等专家教授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小儿脑性瘫痪预防及诊治的最新进展、康复治疗技术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讲解。
培训班学术报告会现场(河南省预防医学会提供)
为进一步加强河南省小儿脑瘫预防康复工作,促进小儿脑瘫防治工作人员交流合作,普及小儿脑瘫防治知识,提高小儿脑瘫防治水平,推动全省小儿脑瘫预防与康复事业的发展,培训班期间,河南省预防医学会正式设立了儿童脑瘫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军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
本次培训班为全国小儿脑瘫医疗界同仁搭建一个与国内专家面对面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提高河南省乃至全国小儿脑瘫的预防及诊治水平,有效降低脑性瘫痪患者的致残率,减轻脑性瘫痪患者对社会与家庭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我国整体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预防医学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