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河北省涿州市奮戰約48小時內蒙古共青團青年突擊隊救出受困人員135名「8月1日正午約12點,咱們12名青年突擊隊隊員抵達河北省涿州市指定救援區域,稍作休整,即與當地救援力氣並肩作戰,救援工作持續到8月3日12點完畢,奮戰一線約48小時,共救出受困人員135名。」8月3日正午12點,內蒙古共青團青年突擊隊隊長王寶良在河北省涿州市一線傳來消息。
「咱們擔任救援範圍在涿州市雙塔中學、曹家營村區域、西關S107省道,這是重災區。」 王寶良通過電話介紹。
救援就是與時刻賽跑。48小時救援,這支平均年齡31歲的突擊隊分工合作、協同作戰:王寶良擔任坦道救援裝備車輛,王誌霖擔任長城炮救援裝備車輛,張建成盡心做好外圍聯動和內部指揮,莊英章、吳東陽是主操舟手,蔡鵬海、溫晁是副操舟手,趙鵬為觀察員,高文華、張偉光擔任擔架救助,吳思雨擔任醫療救助,王凱韜擔任北疆應急保證車。
「當咱們來到指定救援區域,看到水現已沒過一樓,平房現已被淹,救援區域停水停電。」王寶良說,「為了迅速救出更多被困人員,大家餓了就以方便面、面包、礦泉水為補給,累了就近就地歇息。」
據了解,目前,整體隊員及車輛舟艇裝備安全,他們圓滿完成既定任務,正在預備返程。(內蒙古日報·草原全媒記者:趙曦)
內蒙古向北京捐贈的第一批生活必需品已抵達受災區域近日,北京市遭遇接連強降雨,形成部分區域嚴重內澇,不少受災區域面臨物資緊缺的狀況。
在得知受災區域的物資需求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安排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緊急調度,連夜安排安排400噸牛奶、100噸羊肉、400噸面粉和13600箱阿爾山礦泉水等價值1800萬元的生活必需品,分兩批送往北京。
截至8月3日,第一批物資400噸牛奶已送達北京市門頭溝和房山區,其他物資正在緊急運送中。(內蒙古日報·草原全媒記者:李超然)
內蒙古兩支救援隊搬運被困大眾500多人次隨著武警部隊、國家消防救援隊、國家電網應急保證、住建部應急保證等國家救援力氣進入河北省涿州市,當地首要區域被困人員基本搬運完畢。馳援涿州的內蒙古藍天救援協會、內蒙古北疆應急救援青年突擊隊經與河北省應急廳溝通決定,於8月3日14時完畢對涿州區域的援助行動。
涿州區域呈現洪災險情後,內蒙古藍天救援協會出動2車8人馳援。截至8月3日14時,內蒙古藍天救援協會在涿州市中交人才家鄉、刁窩村、沙窩村及騰飛大街沿線小區共搬運被困大眾420余人次,搬運傷員3人,搬運物資若幹,進行人員搜救3次,緊急醫療救助3次,向周邊搶險救援隊伍發布緊急撤離預警信息一次,並協助交管部門引導救援現場交通。
內蒙古北疆應急救援青年突擊隊作為首隊,第一批抵達涿州。突擊隊連夜與當地應急指揮部會商後製定緊急救援計劃,並區分重點救援區域,通過48小時的並肩作戰,在城區、村莊、路途共計救援受困人員135人次。
|